【安庆之美】白居易眼中的天柱山
时间:2014-06-20

 

古人赞颂天柱山的诗词歌赋,浩若繁星,数不胜数。而流传至今,仍广为流传的,也不过李白、王安石、苏轼、黄庭坚等名家的几首。其中引用频率最高,让人耳熟能详的,恐非白居易“天柱一峰擎日月,洞门千仞锁云雷”这两句莫属。此诗明白如话又文采斐然,且抓住了天柱山峰奇洞幽之特点。

诗名《题天柱峰》,在《全唐诗》与《白氏长庆集》中都有收录。诗云:“太微星斗拱琼台,圣祖琳宫镇九垓。天柱一峰擎日月,洞门千仞锁云雷。玉光白橘相争秀,金翠佳莲蕊斗开。时访左慈高隐处,紫清仙鹤认巢来。”唐时的天柱山,道教曾显赫一时,真源宫、天祚宫规模宏大,闻名遐迩。诗中“琳宫”“洞门”即真源宫和天祚宫洞天门;“时访左慈” 是指左慈隐居天柱山炼丹的“丹灶苍烟”,现为潜阳十景之一;“仙鹤认巢”是指鹤驾朝拜天柱峰之传说。

白居易44岁时,因屡犯颜直谏,被贬江州司马,曾结精舍于庐山。因天柱山距庐山不远,加之尊崇道教和左慈,故在被贬的四五年中,白居易曾多次游历天柱山,并留下诗文。白居易一首咏潜山“舒席”的诗,为当地老百姓广为传颂。诗名《舟中晚起》:“日高犹掩水窗眠,枕簟清凉八月天。泊处或依沽酒店,宿时多伴钓鱼船。退身江海应无用,忧国朝廷自有贤。且向钱唐湖上去,冷吟闲醉二三年。”有人据诗名揣测,前两句所称颂竹凉席,未必就是潜山舒席。但我以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,因当时潜河、皖河通长江行舟楫,而唐时潜山舒席已极富盛名,白居易在河上吟诵此诗不无可能。

白居易还迷恋天柱山茶,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。一天,白居易以诗代信叫禅师下山吃茶:“命师相伴食,斋罢一瓯茶。”然而,禅师不肯前往,也以诗回应:“山僧野性好林泉,每向岩阿倚石眠……城市不堪飞锡去,恐妨莺啭翠楼前。”白居易无奈,只得到天柱山中去将就禅师,饮起野茶来。白居易饮茶,十分讲究,对茶叶、水、茶具和煎茶的火候等,都有特别讲究。有诗为证:“坐酌泠泠水,看煎瑟瑟尘。无由持一碗,寄于爱茶人。”他烹茶,喜用天柱山泉水,但最爱的水是雪水,他说“吟咏霜毛句,闲尝雪水茶。”白居易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说得实在:“起尝一碗茗,行读一行书”;“夜茶一两杓,秋吟三数声”;“或饮茶一盏,或吟诗一章”……茶助文思,茶助诗兴,以茶醒脑,反之,吟诗饮茶,平添茶味,更有茶趣。

在江州期间,白居易还游历过天柱山周边的安庆各地。清乾隆《太湖县志》载,白居易为“江州司马时,寓太湖之绝山,久之悠然有修真意。后人因名改其山曰‘白乐’。”白乐山现存白乐岩、白乐洞、白乐庵等景观。清《桐城县志》收录有白居易描摹浮山旖旎风光的诗篇《缥缈峰》:“登临一望水滔滔,还被蓬莱压巨鳌。细认江流分笠泽,界寻烟树辨毫毛。”在《秦中吟》中,白居易颂望江县令麴信陵:“我闻望江县,麴令抚茕嫠;在官有仁政,名不闻京师;身殁欲归葬,百姓遮路岐;攀辕不得去,留葬此江湄;至今道其名,男女涕皆垂;无人立碑碣,唯有邑人知。”司空山至今流传一首白居易七绝:“司空斜插一枝峰,压倒群山千万重。借问仙家何处有?鸡鸣犬吠白云中”

相关资料:

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祖籍山西太原,后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)。他是李白去世10年、杜甫去世2年后,上天赐给大唐的一个“诗歌的种子”。其诗文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”,在当时声名远扬,其作品的高产、热销和普及,有唐一代无人能及。白居易思想融合儒佛道,立身行事秉承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。“兼济”之志,以儒家仁政为主,包括黄老之说、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;“独善”之心,则吸取老庄的知足、齐物、逍遥观念和佛家“解脱”思想;二者大致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。白居易留下近3000首诗,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,他把诗比作果树,称“根情、苗言、华声、实义”,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,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”,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。他继承了《诗经》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,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,强调诗歌揭露、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。这种诗歌理论,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,关心民生疾苦,是有进步意义的。


首页行业资讯地方名茶产品展厅图片展示联系我们
服务热线:18297772320
版权所有:安徽天柱山茶叶 www.ahtzstea.com  访问量:810